形容成语贫嘴饿舌的意思及解释
形容十分讨厌的词语
【好逸恶劳】:抄逸:安逸;恶:讨厌、憎恨。贪图安逸,厌恶劳动。
【劳什子】:袭指讨厌的东西。
【牢什古子】:知指讨厌的东西。
【贫嘴饿舌】:形容人话多令人讨厌。
【神憎鬼厌】:憎:憎恨;厌:讨厌。连鬼神道都讨厌。形容十分让人憎恨讨厌。
北京人说的“贫”是什么意思啊
话多,调皮之类解吧
(6)絮叨可厌[loquacious;garrulous]。如:他的嘴百真贫;贫嘴恶舌(话多而尖刻);贫嘴贱舌(形容人说话轻薄);贫嘴饿舌(形容人话度多令人讨厌)
◎贫嘴pí问nzuǐ
[garrulous;loquacious]爱说废话或爱开玩笑
不要在答我面前耍贫嘴
◎贫嘴薄舌pínzuǐ-bóshé
(1)[garrulousandsharp-tongued]指说话爱絮叨并且尖酸刻薄,令人厌恶
恐怕大抵要以为这是作者贫嘴薄舌,随意捏造,以挖苦版他所不满的人们的罢。——鲁迅《花边文学》
(2)也说“贫嘴滑权舌”
古文中贫、穷、索、求的意思
贫pín
〔形〕
(1)(会意兼形声。从贝从分,分亦声。“贝”是古货币,一个“贝”还要分开,表示贫困。本义:缺少财物,贫困。与“富”相对)
(2)同本义[poor;poverty]
贫,财分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无财谓之贫。——《庄子·让王》
贫者,士之常也。——《说苑·杂言》
分贫振穷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。疏:“贫、穷相类。细言,穷困于贫。”
贫而无谄。——《论语》
强本而节用,则天下不能贫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
楚人贫居。——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。——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(3)又如:贫难(贫苦,困难);贫胎(骂人的话。穷鬼);贫窭(贫苦);贫贱之交(贫困患难中结交的朋友);贫户(贫穷人家);贫交(贫贱者相交友);贫巷(贫民居住的地方);贫病(又穷又病);贫汉(贫穷的男子)
(4)引申为缺少,不足[bedeficientin;bepoorin,bescantyof]
富于万篇,而贫于一字。——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
(5)又如:贫阙(不足,短缺);贫薄(浅陋,短浅);贫腐(贫乏陈腐);贫微(贫乏微薄);贫寒(贫乏单薄);贫空(谓空无所有);贫辛(贫乏艰涩)
(6)絮叨可厌[loquacious;garrulous]。如:他的嘴真贫;贫嘴恶舌(话多而尖刻);贫嘴贱舌(形容人说话轻薄);贫嘴饿舌(形容人话多令人讨厌)
(7)僧道、尼姑自谦之称[ahumbletermofself-addressofaBuddhistmonkorTaoistpriest]。如:贫僧;贫尼(尼姑对自己的谦称);贫家(谦称自己的家)
穷qióng
〔形〕?
(1)(形声。从穴,躬声。躬,身体,身在穴下,很窘困。简化字为会意,力在穴下,有劲使不出。本义:穷尽,完结)
(2)同本义[end;limit]
穷,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穷,竟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
横四海兮焉穷?——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
赤水穷焉。——《山海经·大荒南经》。注:“流极于此山也。”
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下贤》
穷高极远,而测深厚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儒有博学而不穷。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
图穷而匕首见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欲穷其林。——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——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诗
接天莲叶无穷碧。——宋·杨万里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诗
乐亦无穷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理屈词穷。——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(3)又如:穷形尽致(比喻说话不留余地,毫无保留);穷师远讨(穷竭兵力进行远征);穷兵屯戍(尽全部兵力驻守边疆);无穷(没有穷尽;没有限度);穷了(穷尽,终止);穷生(尽其生年,终生)
(4)贫穷,缺乏衣食钱财[poor;poverty-stricken]
穷,贫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分贫,振穷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
至无有者穷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略》
穷饿无聊。——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(5)又如:穷酸饿醋(穷酸);穷腮乞脸(穷酸相);穷拉拉(形容很穷);穷滴滴(很穷);穷薄(贫穷;穷困);穷暴(贫穷之极);贫穷(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);穷通显晦(困窘、亨通、显赫、背晦);穷迫(穷困窘迫);穷厮(对贫穷男子的贱称);穷丁(穷汉。贫穷男子);穷鬼;穷日子;穷达(困穷与显达)
(6)边远的[out-of-the-way]
孤灯耿霜夕,穷山读兵书。——陆游《夜读兵书》
(7)又如:穷城(历尽边城);穷边(荒僻的边远地区);穷泽(僻远的水乡)
(8)特指不得志[nothaveasuccessfulcareer]
固将愁苦而终穷。——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人穷则反本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可谓穷矣。
(9)又如:穷人
(10)小;浅[small;shallow]。如:穷径(小路);穷流(干涸的河流);穷枝(小枝;末枝);穷波(浅水);穷井(枯井)
(11)大[great;big]。如:穷怒(盛怒);穷溟(传说中的大海);穷观(大观)
(12)高[high]。如:穷龄(高龄);穷岫(高山);穷高(到达高处);穷陆(高地);穷崖绝谷(高山深谷)
(13)破旧;破烂[worn-out]。如:穷破(陈旧残破)
索suǒ
〔名〕
(1)(会意。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。于省吾认为是绳索。本义:大绳子)
(2)同本义[largerope]。后泛指各种绳索
索,草有茎叶可作绳索。——《说文》
其次关木索,被棰楚受辱。——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鹿裘带索,鼓琴而歌。——《列士·天瑞》
追讨南度河,使军吏田晏、夏育慕先登,悬索相引。复战于罗亭,大破之。——《后汉书·段颍传》
昼尔于茅,宵而索綯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(3)又如:索苇(用苇作成的绳索);索头(绳头);索桥(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)
(4)人的发辫[pigtail]。如:索葛(头发);索虏(发辫)
(5)法度[law]
皆启以商政,疆以周索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。杜预注:“索,法也。”
(6)链条[chain]。如:索桥
(7)中国古地名[Suotown]。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。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、索之间的索,即此地
(8)索县[Suocounty]。中国汉代建立的县,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。属武陵郡,顺帝时更名汉寿。今为湖南汉寿县
求qiú
〈动〉
(1)请求;干请;乞助[ask;beg;request]
求,乞也。——《增韵》
因留怀王以求割地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
求救于齐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有求于我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求其能千里也。
求救于孙将军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(2)又如:求浼(请求;央求);求神福(祈求神灵保佑;祝福);求张良,拜韩信(到处求人;求托有用的人);求化(乞求人施舍财物)
(3)追求,谋求;寻求;寻找[strivefor;seek]
求,索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入水求之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求剑若此。
求人可使报秦者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列传》
不求闻达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求利以污其行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求钱之民。——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以求钱也。
以求重价。
求太监后。——明·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(4)又如:求代(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“替死鬼”,以求投胎托生);力求(极力追求;尽力谋求);求友(寻求朋友);求正(寻求正道);求合(寻求志同道合者);求采(搜求选取);求觅(寻找);求访(寻觅探访)
(5)索取[askfor;demand]
我之求也,此何罪?请杀我乎!——《左传·桓公十六年》
以城求璧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列传》
空言求璧。
就吾求寒衣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忽啼求之。——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(6)探索[explore]
不得于言,勿求于心;不得于心,勿求于气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求思之深。——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求古仁人之心。——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(7)责备,责求[blame]
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(8)选择[select]。如:求牛(择牛以供祭祀);求偶(择求配偶)
(9)招来[solicit]
求善良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(10)贪求;贪婪[greedyfor]
不忮不求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
(11)通“逑”。聚合[gather]
彼交匪敖,万福来求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桑扈》
(12)通“赇”。贿赂[bribe]
阜其财求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